国际商报记者 顾鸿儒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亦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翻开今年上半年的消费成绩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6万亿元,同比增速逐季提升,消费结构更加优化,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在扩内需政策带动下,消费趋于活跃,下半年消费增长有支撑。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让消费更暖,多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有的放矢推出一系列提振消费的具体行动方案。这些方案涵盖餐饮、旅游、零售、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推动消费市场持续繁荣。
多地出台提振方案
7月5日,为优化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增强北京在全球消费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8方面24项任务,其中完善汽车消费新生态的举措颇受关注,包括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等诸多举措。
“支持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则是《山西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6月18日,山西省印发上述方案,提出实施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等诸多举措,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6月印发了《广西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近期,新疆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等多部门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各地密集制定扩消费政策是激活内需潜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举措。政策频发反映了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财政支持、优化供给、创新场景等手段叠加,旨在稳定市场信心、促进产业升级,并解决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形成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服务消费潜力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还是地方落实方面的举措,服务消费的“含金量”都在提升。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正是重要工作之一。
洪勇认为,上述行动方案的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通过减免税费、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了消费成本,提升了居民消费意愿,新型消费与服务消费增长显著。尤其是服务消费领域,文旅消费、养老消费持续升温。
展望未来,服务消费潜力将持续释放。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下半年,消费增长支撑主要来自政策进一步加码显效以及服务消费潜力的释放。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养老服务、医疗健康等需求明显增加,以及年轻消费者对骑行、露营、滑雪等新场景消费体验的热情增强,均成为服务消费增长的新动能。在此背景下,政策的进一步加码有望打通服务消费堵点,助力服务潜力进一步释放。
洪勇建议,下一步扩消费应聚焦以下三方面继续发力: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高品质需求;二是强化居民增收措施,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方式增强消费能力;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教育、医疗、养老等刚性支出压力,降低预防性储蓄。同时,政策需更加精准,兼顾区域差异与消费群体特点,避免“一刀切”。
胜亿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