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甲文
观点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法治化入手,探寻新时代省域工会以维权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大力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工会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省域工会以维权服务为重点推进法治化建设是新时代新形势赋予工会工作的“必答题”。近年来,湖北工会立足实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思考。
法治化是新时代省域工会维权服务的路径选择
从形势发展看,法治化是新时代工会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长远之计。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方面,传统的劳动争议、欠薪问题等仍然是基层工会面临的突出难题,风险隐患较多。另一方面,新兴的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劳动关系灵活化、就业形态多样化等特征愈发明显,劳动关系难认定、维权服务难开展、社会保障难覆盖等短板亟待解决,迫切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从社会需求看,法治化是新时代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共同选择。站在职工角度,既希望劳动经济权益得到维护,也期盼实现民主政治、精神文化等更高维度、更深层次权利,法治化是统筹两者的治本之策。站在企业角度,需要法治化营商环境和高水平制度供给,于法有据的个体维权方式、规范有序的劳动关系才能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站在社会角度,必须统筹好改革与发展、维权与维稳的关系,以法治推动劳动领域生机勃勃、井然有序,为经济发展提供长久保障。站在工会角度,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一方,工会能够发挥“柔性治理”作用,参与立法、监督执法、协助司法、促进守法是工会的职责所系、优势所在。
从实践要求看,法治化是新时代工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在工会调解工作中,湖北自“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启动以来,逐步联动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解纷成效日益显现。在源头预防上,近年来,全省企事业单位普遍依法建立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制度,工会协调劳动关系、融入社会治理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彰显。在实践趋势上,职工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会需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和建设、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新时代湖北工会维权服务法治化的实践探索
推动地方立法,保障职工维权服务有法可依。2023年,湖北工会推动省人大出台《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决定》,修订《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2024年,颁布《湖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把实践成果转化为地方立法,为工会依法履职提供法律支撑。
强化法律监督,助力职工维权服务向下扎根。联合法检机关、政府部门设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指导各地从平台企业攻坚、向百人以上建会企业覆盖、向“小三级”工会延伸。协同12351热线、工会信访、舆情监测、线上平台等找准线索,“一函两书”联动检察监督、审判监督、劳动监察,赋能职工维权,为“柔性监督”提供“硬核”支撑。
创新多元解纷,推动职工维权服务落地见效。联合省委政法委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渐次推进“工会+法院+检察+人社+司法”解纷机制,积极搭建“一站式”平台,探索“零距离”解纷模式,推动工会调解下沉企业园区、乡镇社区,依托“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设置流动普法点、咨询站、调解室,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集体协商,实现职工维权服务源头治理。夯实制度基础,开展集体协商要约暨典型培育行动,省市县一体化攻坚、点线面多维度发力,推动企业和职工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攻坚平台协商,实现头部平台企业二次协商全覆盖,惠及15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做实“产改”激励,推广能级协商,广泛惠及一线技术工人。
新时代省域工会维权服务法治化的体系构想
进一步健全省域工会劳动法律制度体系。破除工会工作与法治建设关联性不强等模糊认识,主动填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领域存在的立法不足;对欠薪欠保、工伤工亡等问题,研究会商、稳妥处置,积极推动相关地方性法规“立改废释”,为制定修改全国性法律打好基础。
进一步强化省域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体系。以“一函两书”贯通依法治理,用好“以上代下”,合力解决基层工会不能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以工会监督带动社会监督,与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劳动监察等协同发力,针对类型化、反复性问题发出“一函两书”、司法建议、合规倡议等,联合送法进企业园区、进车间班组、进生产一线,推进协同治理。
进一步健全省域工会多元排查解纷体系。深入开展劳动纠纷“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把各类隐患发现在早、解决在小。完善“工会+”全链条解纷体系,共同开展争议化解、根治欠薪、法律服务等,实现“商调裁诉援执”一体化运行,释放整体效应。省级加强政策供给和资源保障,市县发挥多点支撑作用,探索“一市(县)一品”工作法,形成上下协同、多维立体的工作格局。
进一步拓展省域法律帮扶服务体系。推进法律服务集约化、社会化、数智化,融合工人文化宫、职工之家、工会驿站、法援中心等阵地,依托“建会建家”“群团携手进驿站”等活动,在困难帮扶、金秋助学、医疗互助和“帮就业”“送温暖”等关爱服务中加载法律服务。探索在线法律咨询、争议调处、司法确认等便捷服务,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的智能化发展。
进一步锻造省域工会法律服务人才体系。建立法律人才库,开展专业培训、实践教学、案例剖析、案情推演等,锻造懂法律、会运用、能解难的工会法律人才队伍。组织工会干部及“四员”队伍(调解员、指导员、信息员、协理员)观摩参与法院诉讼、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以干促训,以训强干。带动律师、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等参与工会法治,总结创新案例、典型经验,走好具有工会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
(作者为湖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胜亿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